003“福建号”可能快要海试了,海试到形成战斗力依然有一段距离。中国航母是一条漫长的路,但这也是光辉的路。航母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中坚。
003与美国“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相比,吨位小一点,常规动力,载机数量少一点,弹射起飞道少一条,升降机少一台(“福特”级)到两台(“尼米兹”级)。这些已经耳熟能详了,不用多说。人们关心的是:打起仗来,谁更管用?
(资料图片)
航母更是美国海军的中坚。甚至可以说,美国海军就是围绕着航母打造的。“伯克”级的主要任务是为航母护航,然后才是独立作战。核动力攻击潜艇的任务多一点,首先是在全球大洋猎歼敌人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其次是为航母驱潜,然后才是更加一般的潜艇反潜。
都说中国是摸着鹰酱的尾巴过河,这也将成为中国航母乃至中国海军的模式吗?
未必。
这是由中美海军的建军历史和地理现实决定的。
美国海军从大陆海军开始,但师承英国,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海军。美国的两洋地理现实也决定了美国不需要黄水海军,只需要蓝水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歌里有一句“从蒙特祖马的厅堂到的黎波里的海岸”,的黎波里就在利比亚,那是早年美国海军带上陆战队远征地中海打击北非海盗的作战。
作为远洋海军,基地支持很重要,但独立作战才是根本。不管是战列舰还是航母,出征的舰队就是独立王国,在海上基本脱离空军、陆军、陆战队的支援而独立作战,每隔个把几个月才靠泊一个什么地方。海上补给并不改变舰队的独立行动本质。
在这种情况下,航母作为舰队火力的中坚,负责从制空、制海到反潜、对地的全部作战。航母不仅是舰队的顶梁柱,还是单腿式的。
现在宙斯盾舰具有强大的垂发系统,可以发射大量防空、反舰、反潜、巡航导弹,但数量实际上还是有限。一艘“伯克”级(不管是I、II、IIA、还是III)只有96个发射管,其中超过一半需要留给防空导弹,还有一些留给“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真正能留给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的容量其实不多,有个十几枚也就差不多了。反舰导弹倒是有专用的“鱼叉”导弹发射架,不占用垂发容量。
十几枚巡航导弹不算少,但即使不考虑导弹本身故障和被敌人拦截的情况,也只勉强够用来攻击个位数的重点目标。这是不够的。
现代社会有节点化的趋势,一些节点失能会导致大面积停摆。另一方面也有网络化、冗余化、堡垒化的趋势,节点失能的损害范围会迅速得到控制,功能迅速得到替补。俄军对乌克兰电网的袭击有一段时间了,造成很多痛苦,但乌克兰并没有因此停摆。近来俄军对乌克兰电网的袭击减少了,不知道是弹药不足原因,还是效果不大的原因,也可能两者都有。
现代土木建设也普遍坚固。钢混比二战时代的砖石或者木构要坚固多了,工业设施更是用多少千多少万吨钢堆出来,几枚巡航导弹并不能造成太大的损害。俄军对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的轰击不可谓不猛烈,但最后还是守军因为弹尽粮绝而投降的。阿勒颇、巴赫穆特则代表更多的例子。
美国航母上动辄携带3000吨弹药。“战斧”式巡航导弹按战斗部算,重约500公斤;按全弹重量算,重约1.5吨。航母战斗群里所有“战斧”加起来,怎么算都比3000吨差远了。精确打击很重要,但弹药当量的重要性一点没有降低。乌克兰战场上双方都炮弹紧缺,就是这个原因。
这3000吨也保证航母在一个周期里具有平衡的制空、反舰、对地弹药,反潜一般用不了多少弹药,也不是航母的重点。
003能携带多少弹药不知道。比照美国的“小鹰”级,可能在2000多吨。也够多了,但不及“尼米兹”级。问题是中国海军是从黄水海军开始的,现在也只是绿水海军。
中国是海权陆权并举的大国,海上力量与地面力量一起,成为国家力量的有机部分。早年中国有海军不发达的问题,飞潜快是对岸炮的补充,实际上海军是作为浮动的岸炮对待的。
岸炮是陆权抵抗海权的有力武器。岸炮经常威力不及舰炮,这不是技术上的限制,而是财力上的限制。战列舰上的大炮可以对漫长海岸线的任一处造成巨大的威胁,但岸炮要保卫整个漫长的海岸线只能到处建造炮台,这是不可能的。
飞潜快是岸炮思维的发展,用飞机的航程和速度、潜艇的隐蔽和威力、快艇的低成本和显示存在,形成体系威力,达到大威力岸炮的作用。但岸炮思维毕竟是岸炮思维,控制的海洋有限。
人们常提到制海权,实际上制海权有两个层面:
1.海上拒止
2.海上控制
海上拒止指不让敌人自由利用海洋,发动对自己不利的行动。这不光包括直接的军事对抗,也包括海上商贸。海上拒止不需要保持全时存在,只需要在足够程度上破坏敌人的行动自由就可以了。
海上控制则是确保自己能自由利用海洋,发动对敌人不利的行动。同样包括直接军事对抗和间接的海上商贸。海上控制需要保持全时存在,时刻确保自己的行动自由,时刻不让敌人拥有行动自由。
海上拒止是被动的,海上控制是主动的。在传统上,岸炮思维最多可实现海上拒止,不可能实现海上控制。航母从一开始就是奔海上控制去的。
但和中国不走“要么海权、要么陆权”的老路一样,中国的海军思想也避开了“要么海上拒止、要么海上控制”的老路。003或许体现了海上拒止和海上控制相结合的思路。这不是体现在003本身,而是体现在055/鹰击21和东风21/26。
航母的海上控制体现在全方位的作战能力,首先是反舰,其次是对地,防空、态势感知、反潜都是提高自身生存力的,但自身生存力是为反舰和对地而存在的。
美国航母战斗群最重要的反舰力量不是护航舰队的“鱼叉”(未来改成NSM)导弹,而是舰载战斗机挂载的“鱼叉”(未来改成NSM和LRASM)导弹。舰载战斗机提供了额外的射程和路径选择,极大增强了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
但在可预见的将来,鹰击21可能比歼-15能携带的任何反舰导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突防能力更强,东风21/26的射程、威力和突防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更是无出其右,也没有可信的拦截手段。这其实是“浮游岸炮”的思维,但也不是简单的传统岸炮思维的延伸,而是螺旋形上升。
传统岸炮的最大局限在于射程有限,也因为探测指挥控制的范围限制。但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突破了射程限制,信息化、网络化和卫星侦察引导解决了C4ISR的问题,使得离岸1000多公里甚至2000公里以上的范围也成为“岸炮”射程之内的海洋,极大地改变了海战的面貌。更加极端地说,当“岸炮”射程达到全球范围,“舰炮”vs“岸炮”之争就有了质的改变。
与“舰炮”相比,“岸炮”具有弹药充足的优点,打完了补充方便。军舰上的弹药就没有那么简单。炮弹、炸弹还有可能海上补给,重型的垂发导弹基本上只有回港才能重新装填。
“岸炮”更有生存力强的优点。平台没有击沉问题,被击毁的武器系统也可以重新部署,尤其是轮式机动的导弹。“岸炮”还能利用地形地物和战术机动来隐蔽。
这使得003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像得到重炮群和自行火炮支援的坦克。对于强悍的敌人,不一定需要短兵相接,而是可以首先用后方和伴随的重炮火力削弱,然后再一锤定音。相比之下,美国方式的航母更像单刀直入的坦克冲击,完全靠自身的火力、装甲和防护在打。
在对手羸弱的时候,单刀直入的坦克冲击更加简单直接快捷;在对手强悍的时候,炮火支援显然有大用,但需要“拖着”支援炮兵,还有复杂的战术协调需要考虑。对于初出茅庐的中国航母来说,对手的强悍是毫无疑问的,但已经有“支援炮兵”的存在,复杂战术协调是必要的代价。
“岸炮“的射程也够用了。由于地理现实,中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主要是西太海军,在较小程度上是南太海军和印度洋海军,大西洋不是重点,所以谈不上全球海军。东风21的射程足够覆盖第一岛链,东风26的射程更是远达关岛,有效覆盖了西太,但南太还是远了点。
好在还有055和鹰击21。如果003好比坦克,055/鹰击21就好比伴随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003即使在东风21/26的射程之外,依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055有携带鹰击21数量的问题,但需要用到055/鹰击21的只是美国航母,遇到其他对手,003就碾压了。
但“岸炮”也是有条件的:主要用于反舰,对地只用于拔牙,拆屋还是要靠003。这是目标数量问题。远程导弹自带动力,重量和成本里一大部分用于抵达目标,而这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航母则不同,舰载战斗机是重复使用平台,投放的弹药不需要具有很远的射程,无动力(可能带滑翔)或者近程就够用,成本极大降低,换句话说,同等成本下投放到目标的弹药当量极大增加,即使算入航母和战斗机的成本。
这对于打击敌人海上商贸和地面目标尤其重要,这是比敌人航母舰队数量大得多的目标。把强悍的敌人击倒在地,不仅需要拔牙、剁爪,还需要割肉、放血。前者是技术活,后者是力气活,航母干这力气活最好。
航母就在目标战区,还有反应快、察打一体的优点。远程弹药依赖远程侦察和引导,弹药飞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错失战机。
所以东风和航母不是“要么……要么……”的问题,而是“既要……又要……”的问题。
所以孤立地比较003和“尼米兹”/“福特”谁更厉害不是好问题,只有置于体系之中,在有意义的战场上,才能比较。在这方面,003肯定不弱于“尼米兹”/“福特“。
但把003理解为“永远躲在导弹后面”也是不对的。舰载战斗机可以长时间保持对于海洋和天空的控制,与远道而来的岸基飞机有根本的不同。对于一切非美国大甲板航母的对手,003还是横着走的。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述,对地也是海军的主要任务之一。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但人类毕竟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切战争最终还是归结于陆地的,干预陆地上的局势更是海上控制的最终目的。055再厉害,对地攻击的弹药还是有限,高超音速导弹再厉害,数量不够就是不够,这一点与“伯克”级没有本质的不同。在这里,003就厉害了,2000吨以上的弹药不是做样子的。
当然,有朝一日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远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话,远远超过东风21/26的射程,而且还没有全球射程的东风xx可以支援,那时就是003对“尼米兹”/“福特“的单打独斗了。就现在已知数据来看,003还是吃亏的。问题是那根本不是003的设计设定,为什么非要关公去战秦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