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查清并阻断病毒传播链,是科学精准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手段。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江苏省常州市采访了解到,该市面对出现新冠病毒零星散发,采取“人防+技防”有效控制住病毒传播,没有发生社会传播。目前,已连续几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该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用最快速度阻断了新冠病毒传播?
让核酸筛查信息跑得更快更准点
疫情发生后,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反应迅速、连夜行动、处置果断,第一时间封控小区、进行流调溯源、中风险管控区全员核酸筛查、信息推送和协查,严防病毒发生社区传播,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曾担任过常州应急核酸采集医疗队(南京队)领队的杨乐告诉记者,目前流行的德尔塔毒株,其临床症状更为隐匿,核酸检测是最有效的筛查手段和确诊依据。
为全面排查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该市所有具备检测能力的医院,全面面向社会开放,并通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鼓励市民自愿检测,主动接受筛查,对于中高风险地区,采取定点定人分段多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尽早发现感染人群,快速切断病毒传播链条。
该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常州一院医学检验科周围医生介绍,根据疫情防控需求,11月3日,全市储备的60名核酸检测人员紧急进驻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并开始样本检测,负责样本接收、清点、整理、核酸检测和报送结果的全流程工作。
该市新冠核酸检测城市基地实验室负责人、常州一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史伟峰介绍,核酸检测一般要经过取样送检、核酸提取和PCR核酸检测三个环节,是一项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工作。
记者了解到,检测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视标本采集情况进行班次动态调整。通常情况下,按三班(6小时/班)的形式进行轮班检测,当出现3—6万份大批量标本时补充储备的核酸检测人员即可。这样既有效保证了市封控区、管控区和医疗机构溢出标本的及时检测,又减少了核酸样本的积压。
史伟峰告诉记者,为防止院感,该院在提取样本前,都要对样本进行病毒灭活,来确保检测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进病毒灭活的方法。
“以前采用水浴箱里或干燥箱进行56度、30分钟灭活,现在改为在病毒保存液里,添加胍盐的方法,有效提高病毒灭活效率。”史伟峰说。
让现代先进技术作用发挥更大些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副主任江淑芳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初期,往往存在底数不清,社区、家庭传播等严重问题。因此,找到感染来源,阻断社区传播链,不仅仅要靠实施“封闭管理”,用上“拉网式大排查”人防,更要应用大数据、核酸筛查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进行感染源头有效控制。
杨乐介绍,核酸检测点作为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是一个有气溶胶喷溅风险的场所。如何通过快速核酸检测,既把潜在人群中的感染者找出来,又有效避免感染?
因需求较大,常州二院第一时间上线了自助核酸检测预约功能,帮助市民更快捷地完成核酸检测。
11月6日,是常州市武进区御城小区开展第3次全员核酸检测日子。早晨,封控的湖塘镇永定社区御城小区内,地上出现一台正在爬行的通体黑色四足仿生智能机器人。
武进公安分局科信大队二级警员黄剑波介绍,这台四足仿生智能机器人,既可以远程遥控,又有自主避障能力,在“实战”中可以进入危险区域执行任务。
让大数据技术发挥大作用,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数据动态化掌控,并且开展有效的模块化分析,从而实现了精准防控,使得密切接触人员“不漏一人”,精准到位。
过去,常州的社区对于外来人员和重点对象排查主要靠“铁脚板”,效率低、风险大。现在,建立AI+社区平台后,出入口人脸识别、出入口车辆识别、人脸识别单元门禁、AI视频监控等系统,可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入楼刷脸、视频覆盖。
此次,这套AI智慧系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依托AI人脸识别和车辆识别等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特殊人群,严控内员、严防外员,大大提高了排查效率。
医院、车站、商场、宾馆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场所,流动量大。目前,这些地方都在进出通道安装上红外热像测温仪,所有进出人员经过时,体温都会自动显示在监控屏幕上,发现异常及时把信息推送到相关部门,实现联防联控。